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财经 > 以系统性思维催促高质量生长 海门制造业跑出翻新转型“加快度”,

以系统性思维催促高质量生长 海门制造业跑出翻新转型“加快度”,

更新时间:2018-06-22 08:37来源:网络整理作者:道来点击: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连续18个月增幅逾20%,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8%,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突破62%。 2017年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3位的海门,制造业跑出创新转型“加速度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0亿元,工业应税销售连续18个月增幅逾20%,高新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超过58%,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突破62%。

2017年名列全国工业百强县第13位的海门,制造业跑出创新转型“加速度”。日前,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彰2017年推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的12个市、县(市、区),海门作为南通市唯一的县(市)区名列其中。

要追赶超越,必须解放思想。海门以系统性思维,抓住项目龙头,突出企业主体,发挥人才关键,实现由制造业大市向制造业强市升级,在高质量发展上当好先锋。

招商选资,优质项目拉动制造升级

6月12日,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建造的极地探险邮轮(CMHI-196-1项目)在公司3号船台举行了隆重的合拢仪式。该项目是招商局工业集团(CMI)与美国船东方签订建造的4+6艘INFINITY级极地探险邮轮的首制船。项目的顺利合拢,标志着公司的邮轮项目进入了生产高峰阶段。

招商局集团投资超100亿元,在海门打造豪华邮轮制造及其配套产业园,将在海门形成千亿级邮轮制造产业。招商局重工(江苏)有限公司也成为全国首家正式开工自主建造邮轮的企业。去年,该公司获得“江苏省制造业突出贡献奖”。

项目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引擎。海门作为建设上海北大门的“窗口”,具备承接高端制造项目的多重叠加优势。

近两年,海门将项目建设着力突破作为推动制造业高端发展的重要抓手,系统规划了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新兴产业和现代建筑、电子信息、现代家纺三大传统优势产业。

以“3+3”产业为招商选资的主攻方向,海门从严把好项目进门关,建立项目预审机制,设立亩均产出、投资强度、生态环保等招商选资门槛。同时,海门按照生态绿色制造的新要求,结合“263”专项整治,淘汰落后、低端污染产能,为优质制造业项目腾出更多富余空间。

6月8日,海门21个超亿元产业项目集中开工,其中先进制造业项目占比达到8成以上。海门近两年新开建的200多个超亿元制造业项目均集聚在“3+3”产业中,其中新兴产业项目占比超过六成。总投资10亿元云创金属项目以独特的工艺技术将普通钢转化为替代进口的高强度钢,目前已经竣工投产,达产后企业年产出将超过50亿元。

创新转型,“加工制造”迈向“智能创造”

海门制造业有着较强的基础,去年工业规模以上产值已超过2100亿元。如今,传统制造企业正在由“加工制造”向“智能制造”蝶变。

今年初,南通振康焊接机电有限公司全国产化的工业机器人量产。5年前,公司在国内率先开发出了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RV减速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获得国家“863”专项资金扶持,获评江苏省首台(套)重大装备及关键零部件。今年随着工信部将振康RV减速机项目确定为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竣工投运,3年内RV减速机年产量将有望突破10万台、工业机器人突破2万台。

科技创新是推动制造业转型的核心源。南通油威力液压有限公司的比例阀替代进口,南通冠东模塑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家制造汽车光亮化内饰件企业,南通爱尔思公司铝合金产品为西门子等世界500强企业配套。目前,海门有60多家企业参与168项国际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制定,制造业自主品牌企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6.73%,制造业中的科技贡献超过60%。

创新离不开科研。海门大中型工业企业和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各类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总数超过70个。全市建成南通市级以上智能车间5个,7家企业获评省两化融合贯标管理体系试点。

引才引智,“作坊企业”跃升“行业冠军”

全国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名单中,海门中兴能源装备股份公司入围“核工业不锈钢无缝管”单项冠军培育企业。

村办企业起家的中兴能源装备,几十年专注一根钢管,依托院士工作站,从原材料到成品进行技术攻关,成功开发出核级不锈钢、合金钢无缝管系列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成,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国际市场,成为国内能源工程特种管材行业的领军企业。“成为行业冠军,支撑力是人才。”中兴能源装备负责人的话道出了海门企业家的心声。

制造业创新转型,关键是人才。海门政企联动,聚焦人才、集聚人才。去年,全市共引进“千人计划”专家8人,上海领军人才14人,13人入选省“双创计划”, 同时,海门企业更是“惜才如命”,加强与高校院所“联姻”,将分散在各个高校院所内的人才集成,构筑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人才创新资源。目前,海门全市60%以上规模企业与相关院校和专业机构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机制。

起步于化工园区的临江新区,抓住环保倒逼机制,实施“产业+资本+人才”发展新模式,打造30万平方米的生物医药科创园,已吸引入驻创新型新项目超过130个,有3名中科院院士、17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3名海归等高层次人才在新区创新创业。如今,这方承载新兴项目的平台已成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跻身全国特色园区20强、最具潜力和最具人气生物科技园区10强。

以系统性思维推动高质量发展,海门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确立未来制造业创新转型的新目标。到2020年,规模工业产值超3000亿元,其中,“3+3”重点产业产值突破2200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5%,实施“智能、创新、绿色、品牌、基础”五大关键制造工程,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海门实际、体现追赶超越的发展新路。

俞新美 刘海滢 马国兴

扫描二维码转载到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道州网

    社会

    娱乐

    I T